本网讯 12月13日,《中国教育报》第8版教育展台以题为《以服务谋转型 以特色促发展》深入报道我校不断探索应用型高校发展路径。文章从“抓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重服务,抓牢转型发展之根本”、“强师资,夯实转型发展之基础”、“炼特色,打造转型发展之品牌”四个层面报道我校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态势良好,成效显著。
原文如下:
以服务谋转型 以特色促发展
——澳门·威尼斯人(中国)官方网站2016年转型发展工作纪实
澳门·威尼斯人(中国)官方网站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办学历史的地方高等学校,迄今已有17年本科办学经历。2014年9月11日,学校被湖北省教育部门确定为全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5年4月,学校正式加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近两年多来,学校按照国家教育部门、湖北省教育部门关于推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发展为旗帜,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创建综合性应用型大学为主线,以开展产教融合、校地(企)合作为抓手,在“以全校之力聚焦转型发展试点,以转型发展试点牵引学校综合改革”的工作方针的指引下,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全校跟进”的工作思路,坚持“不麻木,不刻板,不空谈,不折腾”的工作原则,坚持内涵发展、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不断探索创新转型发展路径。
一、抓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
1.通过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新建了一批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通过建立与企业密切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指导老师、技能实训场所与设备设施,学校则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并以生产实习方式派学生直接参与生产,企业还能从中择优录用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毕业生到企业就业。迄今为止,学校共建有220个校级实习基地,2016年学校与北京恒大、中国银行有限公司黄冈分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23个校级实习实训基地。其中,旅游与地理科学院与黄冈市市校合作办、黄冈市旅游部门、大别山革命老区(黄冈)创业指导中心等企事业单位共建的“大别山大学生创业实习实训基地”获批湖北省高校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商学院与湖北照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湖北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实训及创业基地”获批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今年5月,音乐学院与湖北省黄梅戏剧院联合成立了“澳门·威尼斯人(中国)官方网站黄梅戏学院”,为黄梅戏振兴与发展培养后备人才,此次合作是学校深入推进转型发展,探索与企业共建二级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积极尝试。6月,电子信息学院与深圳信盈达有限公司共同开办第二届“校企合作班”,合作班分“烽火虹信班”网络通信、“中软国际班”软件、“深圳信盈达嵌入式班”三个专业班,旨在引导学生完成校内理论实习,了解企业的基本工作流程、各种设备的实际操作等,为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为学校转型发展增添助力。
2.坚持“五位一体”,实现无缝对接
学校确定了“五位一体,无缝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五位一体,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全方位无缝对接,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此,学校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和专业特点,先后出台了《转型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1+5”)、《澳门·威尼斯人(中国)官方网站关于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办法》;在2015年制定的《澳门·威尼斯人(中国)官方网站2015年转型发展试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46个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合理确定不同学科、不同类别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立足于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地)合作的教育模式,实现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培养方案与成长规律的有机统一,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试点专业大力推行慕课等先进教学方式,每个专业至少要有1门课程实施“翻转课堂”,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课程按双语教学标准认定教学工作量。
二是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应用“卓越计划”的改革成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三是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比重。在转型发展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强化实践教学,人文社科类和理工科试点专业各类实践教学的学分分别不低于总学分的25%和30%,校内外实践时间累计1学年。设立“实践与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作于实践、各类学科技能竞赛等,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
四是实习对接“校地合作”。试点专业的“综合课程实践月”安排在校地合作协议指定的实习基地进行,并且要逐步建立起相对固定、相互依存的若干紧密基地,满足长期合作需要。毕业实习原则上先安排在合作基地,鼓励考研学生将毕业实习中的8周提前一学期完成。毕业实习累计安排16周,总学分为8,具体安排由试点专业根据专业实际确定。
2016年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力度,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如:文学院在师范生培训方面,加强了维格实验实训环节,严格落实校内试讲,主要由语文教学论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试讲,各专业的写作、语言、教法等专业课程,一半的学时用来作实践实训。
3.瞄准创新创业,合力助推转型
学校围绕“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实践”15学分,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周”2学分,纳入“创新创业实践学分”,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等。2016年,学校在去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得银奖的基础上,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再次获得一银两铜的好成绩。学校有《互联网+微媒体联盟》等30多项创业项目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其中《基于Android的移动安全接入系统》等6项创业项目参加第七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创业团队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90后校园》等3项项目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喜获三等奖。此外,学校学生在2016年高校旅游创意大赛、2016年“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第八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等高级别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二、重服务,抓牢转型发展之根本
学校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推进校地合作、实现与地方产业无缝对接工作过程中,明确提出并实施了“122”目标计划。2016年,学校的“122”工作目标计划圆满完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选派了90名专业教师到黄冈三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湖北永业行评估咨询有限公司黄冈分公司等多家企业工作6个月;以多种形式聘请了海大集团华中大区行政和人力资源总监罗伟星、湖北卫视知名主持人王惠、湖北照丰集团总裁杨国桥等100名左右的地方及企业各种类型人员来学校任职或任教;与黄冈市住建部门、规划部门、地税部门等单位,与黄冈纽宾凯瓦尔登酒店、湖北众磊置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与湖北红安干部学院等学校共计20多家单位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签订了合作协议;新建了湖北海力士电气有限公司等23个高水平的人才实习基地;新增了湖北荟煌科技有限公司等20多个科技合作基地;新增了《李时珍医药文化产业与大别山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等200项左右的校地校企科技、教学合作研究开发项目。此外,学校明确了2016年七大主要改革项目,进一步深化了中层单位目标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了教师岗位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了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深化了科研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了学科管理制度改革以及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122”目标计划使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需求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使转型发展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2.通过加强智库建设,深化校地合作
近两年来,学校的特色新型智库成果建设卓有成效。继在2015年完成了黄冈市农业机构“十三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湖北照丰集团国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项目策划和申报工作、湖北仙人湖养生度假区规划设计工作等智库项目申报及结题工作之后,今年学校顺利完成了《鄂东大别山片区旅游精准扶贫的特色化研究》《东垸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研究》等29项智库建设课题的立项工作。其中重点支持课题16项,每项资助经费2万元,一般支持课题13项,每项资助经费1万元。与此同时,2016年5月,学校专门成立了黄冈发展研究院,研究黄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破解制约地方发展的瓶颈。学校的智库建设充分服务黄冈地方战略发展决策,更好地推进了学校转型发展。
3.通过承接横向课题,深化校企合作
学校通过承接横向课题,主动服务社会,架起了学校与社会交流的桥梁,过硬的技术和专业的服务赢得了社会的信任。近两年来,学校先后承接黄冈市横向科研课题52项。2016年,相关单位委托学校承担科技研发和规划编制等横向课题26项。生命科学学院的大别山区荒废油茶林资源高效综合开发利用与油茶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项目获得300万元项目经费,机电工程学院承担的湖北精诚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研发项目“型钢静电喷涂自动线”项目获得委托研发费245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的实验研究、设备研制安装与调试。数理学院2016年承担了汉十高铁电力迁改工程项目获得项目经费50万元,生命科学学院承担湖北大别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的甜柿醋饮产品开发项目获得项目经费40万元,承担了红安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鄂州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等技术服务工作。商学院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编制《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农业专项规划(2015-2020年)》等。
三、 强师资,夯实转型发展之基础
1.内培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近两年来,各转型发展试点学院在已选派了64名教师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和服务的基础上,今年又选派了90名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法学专业派出潘松文、徐泽春、张华等老师到黄冈市中级法院担任副庭长等职务。商学院派出万继军、周海琼等14位老师到政府部门和企业挂职锻炼。外国语学院派出4名教师到传神翻译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社会服务。通过挂职锻炼,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教师的实践素养和实践能力。
2.外引提高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的力度
学校注重从企事业单位中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补充到师资队伍中来,采取多种方式,聘请他们来校兼职或兼教。根据转型发展的需要,2016年,各试点学院从党政部门、政法机关、企事业单位聘请20多名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兼职教授等到校开展讲座、授课和进行校外实习实践指导,共从校外聘请70多名企业家代表担任创新创业校外导师、企业家班主任。如商学院从武穴电商城、中农国际(香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阳创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商银行黄冈分行等单位聘请企业班主任8名,生命科学学院聘请湖北林科院、黄冈农科院等科研部门的应用型研究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和实习实践指导教师;聘请了杨国桥、吴林军等多名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为转型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企业课程教师,充实专业“双师”队伍。校外专家通过讲座、报告、培训等形式,提高了学校师生的工程技能水平和实践操作素养。
3.通过搭建“双师”培养平台,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依托教学科研、产学研交流、项目研究等“三大平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教师接触社会和行业,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和行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近两年,生科院依托“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已完成了黄冈6个县市的动植物资源普查工作;建筑学院依托校级实验室组织教师参与了学校体育运动中心校内图纸会审及部分建筑工程土方、石方算量测绘和编制标底工作,提高了教师实践能力。化工学院与与湖北荟煌科技有限公司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交流平台,校企双方在产品开发、工艺改造、人才培养、项目申报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
四、 炼特色,打造转型发展之品牌
近两年,学校对接区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学校的“基础教育与区域文化”学科群获批了“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省级立项建设项目。学校按照国家教育部门、湖北省教育部门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要求,扎根黄冈,深耕大别山,在服务地方中生成优势,在转型发展中凝练特色,打造品牌。
1.建设“一院一品牌”
为鼓励各教学学院通过转型发展改革实践,在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打造转型发展的优势品牌,促进学校转型发展,2015年,学校设立转型发展试点专项经费400万元,其中转型发展后期资助项目经费300万元,用于转型发展试点学院、专业及个人转型发展项目的后期资助;社会服务项目100万元,用于资助社会服务项目。今年,学校再次设立转型发展试点专项经费400万元,其中300万元用于相关学院或专业在某一领域通过转型发展改革实践,办出特色,打造品牌,以及教师个体开展改革创新活动的资助;社会服务项目100万元,用于资助社会服务项目。目前,学校的18个转型发展试点学院正着力推进“一院一品牌”建设,美术学院的设计专业实践与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师生赴麻城市三河口镇万寿集村进行1000多平方米文化墙绘制工作,助力该村美丽乡村建设创新文化传承。化工学院的以鄂东特色中草药科技成果产业化带动化工与制药专业转型发展。生命科学学院的麻城市油茶林资源高效综合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园建设项目,通过对麻城市顺河集镇枣林岗村大雄寨山南段东坡的“荒废油茶林”资源进行高效综合开发利用,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湖北日报》于2016年5月9日对该项目基地的效益和经验进行了报道。
2.创新文化传承
学校依托大别山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建立了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黄冈名人文化研究、黄梅戏艺术研究、鄂东方言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通过创新文化传承,助推黄冈文化名城建设,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学校饶学刚教授及其团队研究成果,直接推动了国家4A级景区、黄冈东坡文化主题公园——遗爱湖公园的建成。2014年,饶学刚教授命名的“遗爱湖”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最美湖泊”。学校深入开展黄梅戏研究,产生了《新时期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黄梅戏音乐研究》《黄梅戏艺术论》等一大批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学校师生编创参演的《李四光》《东坡》《李时珍》《活字毕升》等原创黄梅戏剧目,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上演。此外,从2015年开始,学校大力推进“红色薪传”党建品牌建设,激活并传承黄冈红色基因。音乐学院积极参与打造“红色薪传”党建品牌,在创作、排练、演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红色薪传》过程中检验、提升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年10月-11月,《红色薪传》先后赴华中农业大学、省军区举行专场演出,节目自2015年5月公演以来已举行了14场演出。
3.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学校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助推黄冈产业提档升级。在医药化工领域,学校围绕医药中间体产品的工艺改造和节能减排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其中“2-甲基咪唑生产新工艺”在黄冈市华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应用推广,为企业年新增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甲硝唑生产循环减排工艺及装置开发”项目成果通过技术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黄冈银河阿迪药业有限公司推广,为其解决了环保技术难题,企业年增经济效益3000万元以上;学校与黄冈华阳药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生物制备阿伐他汀手性药物A8的关键技术研究”,是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技术(关键技术类),运用该技术生产的药物,总成本降低50%,产率提高40%,为企业年增加利润6000余万元。在新材料领域,学校与我国大的电力管母线生产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湖北兴和电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完成了《高强度耐热铝合金管型母线》《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复合屏蔽铜(铝)母线桥》等重大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任务;其中,《高强度耐热铝合金管型母线》项目成果通过技术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该技术使企业生产的管型母线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了33%,多年稳居行业前列。在钢结构领域,学校参与《中国钢结构标准》的制定,承担钢构企业委托研究项目10多项,并申请国家专利6项;该项目建成中国首条涂装自动生产线。
2016年,学校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态势良好,成效显著。今后一段时间内,学校将继续紧贴地方发展需求、适应转型发展新常态,聚焦聚力,全面推进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澳门·威尼斯人(中国)官方网站发展规划处)
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6-12/13/node_9.htm
(责编:黄师宣)